几年前,比埃尔霍夫还是德国足协的青训主管。接受《图片报》采访时,他提到了许多内容,从德国足球人才培养体系、模式还有比赛形式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
他说近些年来,德国足球走了一条很长的弯路,就是培养球员过于程序化,不太注重球员的个性。会看技术、盘带,但是忽视了身体还有其它方面的塑造。
那些个子高的,技术不怎么好的球员,都不太会用;俱乐部不会去培养他们,青训时教练对他们也是看不上眼。
这给德国足球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困境。
培养出来的,全是技术型的人才,可是需要进球、身体对抗的球员并不多,对于力量还有足球的基本功也是同质化,不太有选才的多样性了。
这番言论,也算是点出了近年来德国足球的困境,为什么之前他们连续两届世界杯折戟沉沙,一直无法取得好成绩。
不仅成绩不佳,而且在中锋位置上也一直培养不出好的优秀球员出来。
克洛泽退役之后,德国队一直没有世界级的中锋坐镇,都是一些边角料,名不见经传的球员。到最后也只剩菲尔克鲁格这样的还能顶一顶,其余时刻都要哈弗茨等球员客串中锋解决问题。
维尔纳等人更是被调侃,被别人取笑说是“金色侦察机”,跟前辈克林斯曼的金色轰炸机不可同日而语。
说实话,前几年看德甲还有德国足球比赛时我就有这个印象,球队球员的特点比较同质,都是小快灵,很难见有力量型对抗的球员。
技术打不开时,球队也缺乏B计划。
像90年代德国队比赛,有一个杀招就是高空轰炸。地面打不进去,攻不破的时候,45度斜长传还有边路传中,非常吃香。
看到中锋顶在前面,直接就大脚把球传到禁区里面,然后由中锋争顶。这个画面很有力量感,有点不太细腻,但是却有德国硬汉足球的风格。
简单、直接,也很有效率,往往也能够收获奇效。
到现在,我还特别怀念德国足球这种立体式的进攻手段。既有地面配合,也有高空球作业的战术,双管齐下的非常爽快,看得人很过瘾。
然而到了现在,德国足球很难说能看到这种高空作业的配合了。尤其2020年左右,球队都是萨内、穆西亚拉等小个子,有时候还会打无锋战术,这使得球队阵地战办法不是很多。
每次看德国队进攻,都是戛然而止,禁区前传来传去,就找不到办法了。反而对手会利用德国队进攻的疲软找到进攻机会。
这对德国足球来讲,也确实灾难,完全不太匹配他们的技战术风格水准。
受困于这几年的青训培养不利,德国足球也迎来了一段低谷期,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。
对于德国足球,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多培养点高中锋。不是说非得走高空球战术,以后比赛又拨乱反正,不走技术流而打高空球,而是说球队的战术、人才培养体系能够更全面一些。
试想一下,如果你的球队里中锋有克林斯曼、比埃尔霍夫、克洛泽,有这些中锋坐镇,还会惧怕任何一个对手吗?这些中锋的特点迥异。有些擅长抢点,有些擅长支点配合,还有的具有回撤接应的本领,不同特点对于战术的使用会带来极大的丰富性。
要是配合打不开,到时候球队可以换个策略,比赛要取得进球就容易多了,至少这比你前场全是小个子,身高没有1米8的无锋阵要好太多。
中锋的价值,他不仅是在于进球,而是战术变化的起点。多个套路,那么破局就会有别的思路,这对应对复杂局面是有帮助。
看看2024年欧洲杯夺冠的西班牙阵容吧,中锋是莫拉塔,他在前场的无球跑动、牵制作用多么巨大。能抢点、摆渡,还有回撤接应,身体对抗也好,敢于和对方防守球员对抗,这给了尼科、亚马尔等人很大的活动空间。
如果没有莫拉塔,我可以肯定的表示西班牙绝对没办法夺得欧洲杯,他是球队里重要的组成部分。
这就是好中锋带来的价值,任何球员无法替代的作用。
所以今后德国足球要想发展,重新找回以往踢球的自信,就得在人才培养体系、培训上多下点功夫,注重个性化方面的培养。
技术型的球员要用,身材高大、对抗强的球员也要让他发挥,球队的阵容技术和身体对抗都要存在,这样德国足球的发展才能变得更好。
下一篇:没有了